小树苗

小树苗

专注于分享 Web3 链上项目的信息资讯、跟踪 Web3、DAO、GameFi、NFT等不同领域动态,为用户提供新手教程、玩法攻略、项目分析、行业研报等专业内容,与用户共同成长,创造社区价值!

從 Mantle 到 Ethereum:Mantle 龍頭 MEME PUFF 正在“野蠻生長”

現階段,加密市場的增長點主要來源於 meme 市場。比如今年 8 月,Tron 在市場波動中脫穎而出,得益於抓住 Meme 熱潮(SunPump 等的推出),引發了鏈上活動的激增,顯著提高了用戶參與度,實現了代幣價格與市值雙增長的鏈,TRON 的價格上升了 23.1%,市值增長了 22.7%。

另一方面,一些頭部 CEX 平台在市場整體低迷、敘事缺失的情況下,在 meme 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近期幣安 Launchpool 上線 MEME 幣 $CATI,並上線 NEIRO、TURBO 和 BabyDogeCoin 幾個 MEME 幣,而包括 OK、Bybit、Gate 等主流 CEX 近期也頻繁上線 MEME 幣,都在說明目前投資 meme 是最好的選擇,同時也是最好的時機。

事實上,就選擇 meme 幣而言,我們應著重關注那些市值較低、增長潛力大、尚未上線大所且擁有強大社區基礎的 meme 幣。這類 meme 代幣往往處於爆發前夜,有望成為財富放大器給我們帶來百倍千倍的回報。

GXNuv4fbgAQZXDu

PUFF 具備上述特性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其市值較低(僅 3000 萬美元左右)、主網剛上線且正處於全鏈擴張以及流通的進程中,目前仍未上線一些大所僅社區主導、被譽為 Mantle 生態親兒子匯聚了強大社區的共識。所以在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處於爆發前夜的 PUFF 真的值得高度關注。

PUFF 上線主網,正是其 “野蠻生長” 的前奏

作為 Mantle 生態的頭部 meme 項目,PUFF 擁有龐大的社區用戶基礎與共識支持。而 PUFF 的野心不止於 Mantle 生態,其更想成為加密市場中能夠與所有頭部 meme 項目抗衡的龍頭 meme 生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PUFF 官方 X 於 9 月 13 日 宣布,通過升級到 LayerZero 的 OFT(Omnichain Fungible Token)協議,PUFF 全面實現跨鏈互操作性,開啟全鏈冒險之旅。目前已經在以太坊主網部署了流動性池,用戶可以直接在 Uniswap 和 1inch 交易 PUFF,無需複雜的跨鏈過程!

image

PUFF 的此次升級,一方面意味著其能夠從全鏈市場捕獲用戶、資金以及流動性,通過更好的可訪問性能夠在更多的生態迅速的積累共識,並將其在 Mantle 生態的成功發展策略在其他生態不斷複製;

另一方面通過與不同鏈上生態的集成,PUFF 有望緊密融合各生態應用,創造出更為豐富、創新的應用場景。這一策略不僅將推動 PUFF 有效捕捉市場需求,實現通縮效應,也將顯著提升 PUFF 生態的價值容量及其代幣本身的價值屬性。

因此,PUFF 的主網上線和全鏈計劃的啟動,無疑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給 PUFF 社區帶來了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創新潛力,為 PUFF 生態擴展以及價值發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是一個積極且明確的信號:PUFF 正邁入 “野蠻生長” 的新階段,並加速其成為加密市場龍頭 meme 的進程。

PUFF 生態的深厚底蘊

作為根植於 Mantle 鏈的創新 Memecoin,PUFF 結合了 Restaking、DeFi、GameFi 等多種元素,構建了一個兼具綜合性與創新性,且社區影響力顯著的 meme 項目。其生態與社區文化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為整個項目注入獨特的活力和魅力。

創世期

早在 2024 年 3 月,PUFF 的創世 Mint 階段就籌集 5520 mETH,最終超募並籌集了近 8000 個 mETH,可見 PUFF 在生態發展最初期就具備極強大吸金能力,但 PUFF 將超募部分按比例全部返還給了用戶!按照當時的價值計算,PUFF 籌集了 2000 萬美元左右,並在結束後直接部署了價值 1000 萬美元的流動性池,以為生態的長期發展做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世 Mint 階段,PUFF 在以太坊主網和 Mantle 同時進行,但是代幣的發放全部在 Mantle 進行,當時很多用戶沒有 Mantle 的 gas。PUFF 官方直接給每個參與的錢包都空投了 10 個 MNT 作為 gas,按當時的價格空投了近 9 萬刀的 gas。上述兩件事,足以證明 PUFF 項目本身的格局以及其以社區用戶為核心的宗旨。

代幣分配

從代幣的分配上看,PUFF 總量為 8.88 億【已開啟通縮,詳情請閱讀下文】,創世 Mint 釋放了 26% 的總量,另外 15% 用於添加流動性,mETH 持有者獲得了 4% 的 PUFF 空投份額,另有 34% 用於創世 Mint 後的空投,所以 PUFF 代幣本身是分散流通基本無集中籌碼,這為 PUFF 生態後續良好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除了創世 Mint 之外,34% 的空投份額將通過 5 個章節分配給 PUFF 的持有者!每個章節都需要將 PUFF 質押到 Methlabs,質押結束後獲得質押獎勵!目前所有章節已經全部完成,最後的終局之戰即將到來!

中間還穿插了兩個非常有想法的原創遊戲:Goldiocks Bag 金袋子和猜市值排名,幫助用戶梳理投資思路的同時,為用戶帶來趣味性和更多收益!

而在 8 月中旬,PUFF 推出了 Dragons NFT 系列,總量 8888 個,其中 301 個 Legend NFT,8587 個 Classic NFT,需要使用 PUFF 進行鑄造。

不難發現,PUFF 代幣空投輪主要分配給真正的參與者與建設者,這些用戶將更傾向於 PUFF 代幣的質押與採用,這將大幅降低 PUFF 的市場流通。同時,PUFF 代幣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顯現,PUFF 推出的 Dragons NFT 系列僅僅是開始,未來會推出更多使用 PUFF 代幣的應用場景。

另外最近 PUFF 和 Bybit Web3 錢包合作舉行活動,並將空投 100 萬 PUFF 作為活動獎勵,這或許是一個信號,即 PUFF 即將上線 Bybit 交易所,配合上文提到的主網啟動的利好,PUFF 代幣或許真的很快將迎來爆發。

image

老 OG 對於 PUFF 的認可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對持有 PUFF 抱有信心,並紛紛加入到 PUFF 代幣的質押大軍中。畢竟 PUFF 的早期持有者都是有影響力的大 V 和幣圈老 OG,甚至有一些加密基金也持有 PUFF。其中推特 Degen 交易員 DCF GOD 6 月份曾市價購入 150 萬美元 PUFF,這足以說明業內對其的認可。OG、知名交易者的持有,都在長期給社區用戶、散戶等角色帶來信心。

整體上來說,PUFF 生態始終是與用戶與社區站在一起的,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蘊、社區共識,這都是 PUFF 生態長期發展最重要的價值基礎,並成為生態能夠長期去捕獲價值的源泉所在。

Mantle 生態親兒子,PUFF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事實上,Mantle 的來頭其實也不小,Mantle 在 2023 年和全球資金規模最大的 DAO 組織 BitDAO 合併,建立由 DAO 主導的 Web3 生態系統,即 Mantle 生態系統,該系統包括基於以太坊構建的高性能模塊化 L2 區塊鏈 Mantle。

Mantle 生態系統繼承了 BitDAO 的大量資金,獲得了近 3 億美元的 USDC/USDT 和約 27 萬 ETH,BitDAO 的總資金價值超過 25 億美元。

不過從 Mantle 鏈看,其本身面向市場比較晚,並沒有趕上前幾輪 meme 浪潮,而在銘文浪潮中該生態的話語權始終比較弱。而另一方面,除了 BitDAO 光環加持外,Mantle 本身背靠一個強大的社區,但該生態面向市場後,又亟需自己的 meme 文化來讓社區更具向心力。

隨著 PUFF 在被以 meme 的形式在 Mantle 上推出後,則成為了 Mantle 鏈上最早同時也是味道最純正的 meme 文化的代表項目,並被 Mantle 上的各類玩家所追捧,所以缺乏 meme 文化的 Mantle 為 PUFF 的發展提供了一片潤土。PUFF 的爆火,實際上是 Mantle 鏈與 PUFF 相互選擇的結果,所有人都希望通過 PUFF 來實現 meme 文化的 “復興”。

那麼從這個角度看,PUFF 之所以在創世 Mint 就能夠籌集數千萬的資金,和 Mantle 官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PUFF 創始人 Jordi 是 Mantle 首席運營官,Mantle 官方也多次表達了對 PUFF 的支持。並將其 LSP 全新治理代幣 COOK 的 6% 空投給 PUFF 持有者。PUFF 的持有者現在可以將 PUFF 作為 MethLab 的 mETH 抵押品,並且無需擔心清算,這在 Web3 屬於首創,是對 PUFF 潛力的最大認可!

而 PUFF 創世 Mint 時使用的是 Mantle 的 LST 代幣 mETH,並給 mETH 的持有者進行創世空投。添加的流動性和 mETH 組成交易對,質押 mETH 也可以參與 PUFF 的空投活動,和 PUFF 持有者有相同的分配比例。PUFF 對 mETH 實用性的提升功不可沒,切實提高了 Mantle 生態的活性,最大程度回饋了 mETH 的持有者。

所以 PUFF 與 Mantle 是雙向奔赴的,Mantle 將所有的生態資源、社區共識以及注意力以及價值都傾注到 PUFF 上,使得其成為了 Mantle 上的 meme 獨角獸。

PUFF 持有者空投,不可錯過的早期機會

事實上,PUFF 生態用戶正在持續地捕獲生態的發展紅利。除了最初已經完成的 PUFF 自身空投外,Mantle 生態的核心協議 Mantle LSP 也將代幣 COOK 的 5% 分配給 PUFF 代幣持有者,1% 分配給 PUFF NFT 持有者。Mantle 生態是目前 Mantle LSP 中質押了超過 50 萬枚 ETH,TVL 超 12 億美元,在整個流動質押賽道排名前五。其代幣 COOK 的總量 50 億,其中 15 億用於空投。

image

對於 PUFF 的持有者,將獲得 5% 的 COOK 代幣的空投(共分配 2.5 億 COOK),並將用於 PUFF 的終局之戰。而 PUFF 持有者想獲得 COOK 空投,就需要不斷地燃燒 PUFF。當遊戲開始,持有者必須做出選擇,選擇越快獲得的乘數就越高,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自由選擇繼續持有或者燃燒。

另外,Puff Dragons NFT 持有者分配 1% 的 COOK,每個 Legend NFT 獲得 50000 COOK,每個 Classic NFT 獲得 4070 COOK。

所以潛在的空投預示著什麼?

  • 用戶必須長期持有 PUFF

  • 用戶需要不斷燃燒 PUFF

僅從空投的角度綜合來看,PUFF 代幣的長期發展趨勢,一定是大量的質押、流通盤的不斷減少。所以 PUFF 代幣一定會隨著這些需求與燃燒帶來的通縮而上漲,並不斷為持有者、投資者、玩家們帶來信心。

通縮計劃:PUFF 進入極致通縮階段,形成價值螺旋的重要動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終局之戰時,想要獲得 COOK 空投,需要燃燒的 PUFF 外,PUFF 還在 8 月進一步公布了其他的新通縮計劃,即

  • 國庫中占總量 33% 的 PUFF 直接永久鎖定

  • 無人認領的 PUFF 獎勵,預計將有 5000 萬左右會被燃燒

  • Mint NFT 消耗的 600 萬 PUFF 直接燃燒

PUFF 的總供應量為 8.88 億,其中約 33%(即 2.9 億)已被永久鎖定,另有無人認領和 mint NFT 燃燒的 PUFF 大概有 5600 萬枚。假設終局之戰中銷毀 2 億 PUFF,那麼最終流通量可能降至 3.42 億,僅占總規劃量的 38%。

隨著代幣的不斷銷毀和總量減少,PUFF 的稀缺性日益凸顯,每個代幣所承載的價值也在持續提升。假設市值保持不變,PUFF 代幣在短期內有望實現近 3 倍的漲幅。

然而,終局之戰尚未到來,銷毀數量僅是假設,未來走勢仍充滿不確定性。隨著 PUFF 主網上線、生態應用系列啟動以及全鏈體系的構建,大量價值正在不斷注入 PUFF 生態。結合其創新生態、跨鏈流動性以及 Mantle 生態的支持,PUFF 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PUFF 的市值約為 3000 萬美元。從敘事和生態基本面來看,PUFF 絲毫不遜色於市面上大多數 meme 代幣。在本輪市場周期中,頭部 meme 代幣如 PEPE、FLOKI、BOME 的市值已達到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因此,我們預期隨著 PUFF 系列計劃的逐步實施,市值有望達到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從而在不通縮的情況下,PUFF 代幣仍具備百倍的增值潛力。

那麼當極致通縮 + 外部持續價值捕獲以及外部市場發展預期的雙 Buff 疊加下,正在讓 PUFF 代幣實現兩個維度共同作用下的價值濃縮,PUFF 代幣的漲幅有望在數百倍甚至是千倍。

總 結

種種跡象表明,PUFF 正處於爆發的前夜:

PUFF 的通縮計劃推出,即通過永久鎖定國庫 33% 代幣、無人認領獎勵燃燒以及 NFT Mint 消耗,顯著減少了市場流通量。此外,在 “終局之戰” 中,用戶需要燃燒 PUFF 來獲得 COOK 空投份額,進一步推動通縮,提升代幣價值。

PUFF 在全鏈捕獲流動性、用戶方面的擴張,即通過 LayerZero 的 OFT 協議實現跨鏈互操作性,未來將會在更多區塊鏈添加流動性,用戶可以在以太坊等主流鏈之間自由交易。全鏈流動性不僅讓 PUFF 更加易於訪問,也為市場擴展帶來了更多機會。

持續鞏固原有生態,即 Mantle 生態和 Bybit 的支持也為 PUFF 提供了強大後盾。

隨著 PUFF 的通縮效應、全鏈流動性、與 Mantle 生態的深度融合,以及可能到來的上線 Bybit 利好,都為 PUFF 賦予了強大的爆發潛力和長期價值。作為市場公認的 meme 項目,其預期漲幅有望在數百倍至千倍。

那麼現在是入局 PUFF 的最好時機嗎?

我們看到,由於受到整體市場的影響,雖然 PUFF 在近期已經出現反彈,但是價格仍低於創世 Mint 成本且市值不高,目前確實是最好的入場時機!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